近幾年,堅定看多中國經濟的外資機構屈指可數(shù),摩根士丹利(簡稱大摩)身列其中。今年情人節(jié),大摩更是給中國送上118頁的“情書”——看多中國經濟轉型升級,預計中國人均GDP將在未來10年內躋身高收入國家。
時隔五個月,該機構又給出了繼續(xù)樂觀的新理由。
本周一,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(Robin Xing)現(xiàn)身北京,并對華爾街見聞表示,中國有可以緩沖債務問題的“三大法寶”,因此未來幾年不會遇到金融沖擊甚至債務危機。(另請參閱華爾街見聞6月對邢自強的訪談報道《錢荒不再來 房地產最糟糕的周期已過》)
邢自強進一步解釋稱:第一,債務積累的資金來源是國內儲蓄,并非外債,且投向為國內投資;第二,從政府和國企來角度看,資產負債表上除了債務還有資產,比如政府擁有國企股權、土地儲備等,因此債務占資產比例比西方很多國家低;第三,雖然政府債務尤其是基建相關債務有所上升,但制造業(yè)債務杠桿率略有下降,諸如鋼鐵、水泥、電解鋁等產能過剩行業(yè)債務占總債務比率減少。
他預測,中國債務積累的步伐將會放緩,可能到2030年逐步見頂。
“1998年至今的20年間,中國債務占GDP的比率波動有周期規(guī)律,即外部環(huán)境變好、私人部門產能投資恢復、國企產能投資缺口剪刀差縮小的時候,我們可以控制住債務上升速度和斜率。因此,中國債務占GDP比率的上升步伐會從過去三年平均每年20%放慢到10%。2030年,這個比率在340%左右,相當于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,這與膨脹到400%以上引發(fā)債務危機的悲觀情形不同。”
實際上,債務風險再次得到了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。剛剛過去的周末,五年一次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再次強調嚴控地方政府債務增量,并首次出現(xiàn)“終身問責,倒查責任”的提法。
房地產與信貸周期關聯(lián)減弱
對于近期中國經濟走勢,邢自強的判斷包括:緊縮措施將導致公共投資與房地產市場走緩,但被強勁的外部需求和民間投資的復蘇部分抵消;增長驅動力轉向低信貸密集型制造業(yè);非商品價格為PPI通脹貢獻了更大比例,雖然CPI略顯疲軟,但核心CPI持續(xù)上行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他特別提出:本輪金融周期中房地產投資增速對信貸脈沖的反饋較弱。
據了解,信貸脈沖是以信貸增量占GDP比重計算,主要是強調支出也是一種資金流,因此應該和信貸增量做出比較,由德銀經濟學家Michael Biggs于2008年首次提出。
邢自強對華爾街見聞表示,中國信貸脈沖與國企投資增速是正相關,但與出口增速、私人部門投資增速、房地產投資增速關聯(lián)度很弱。
“歷史上,中國房地產比較依賴信貸周期,即信貸放松時,地產增速會加速。但從2015年以來,雙方關系變得更加微弱。主要2014-2016年銷售不斷上升,地產商比較謹慎,政府也在控制土地供給,每年新開工的11-12億平米數(shù)量明顯低于賣出去的14億平米銷售量。而且這一輪房地產新開工量并未大舉上來,整個供給相對謹慎,減緩了庫存的狀況。”
最看好三四線城市消費動能
對于長期中國經濟前景,邢自強預測“2017年-2030年,中國三分之二的消費增量將來自于三四線城市”。
他給出了三大理由:未來城市人口增量的80%將產生于三四線城市;2030年一線與三四線城市人均收入差距將收窄至36%(2016年是45%);三四線更合理的房價與戶籍政策將提高消費傾向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