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(yī)學生為圓兒時夢轉行 17年后導演作品破紀錄
哪吒票房超7億 “餃子”一戰(zhàn)成名
幾乎每個提前看過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點映的業(yè)內朋友,都對影片大加贊賞,他們對導演餃子(本名楊宇,以下簡稱餃子)說“就等著這部電影破動畫片的票房紀錄吧,一定會成為爆款”。可是導演餃子卻因為這些年來制作影片的過程太過艱辛,到處都是困難,以至于自己“困難到麻木”,還覺得是大家在鼓勵他這位拍第一部動畫長片的新人。
直到電影正式上映,影片真的“爆”了。7月26日上映首日,成為中國影史首部單日過2億的動畫電影,上映三天加點映場收入,已經突破7億元。不僅接連打破動畫片首日、單日、首周記錄,也讓《瘋狂動物城》保持的動畫最高單周票房紀錄(5.8億)成為歷史。
餃子,棄醫(yī)從事動畫行業(yè)17年后,終于度過了人生中的至暗時刻。更令人期待的是,中國影迷在漫威宇宙、DC宇宙之外,也似乎看到了中國動畫電影的“一鳴驚人”。
斗偏見
棄醫(yī)做動畫
直到創(chuàng)造《打,打個大西瓜》
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一鳴驚人,而事實上,導演餃子并非因此片才橫空出世的,對于動畫迷來說,他的第一部短片《打,打個大西瓜》,就讓他在江湖上成為傳奇。《打,打個大西瓜》獲得了包括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(jié)評委會特別獎等30多個獎項,是一部風靡網絡的動畫片,被眾多網友稱為“國產動畫最優(yōu)秀的作品”、“華人最牛原創(chuàng)動畫短片”。
那時的導演餃子還叫導演餃克力。80后的他從小喜歡畫畫,夢想成為一名漫畫家,但是怕這個職業(yè)沒法養(yǎng)活自己,父母都在醫(yī)院工作,就自然地選擇了學醫(yī)。畢業(yè)于國內頂級醫(yī)學院華西醫(yī)科大學(現四川大學醫(yī)學院),他卻是并沒有找一份別人眼中的“安穩(wěn)”工作,而是轉行做了動畫,計劃中的楊宇大夫變成了導演餃克力。
餃子說轉行的契機十分巧合,大三時同學給他推薦了一個三維軟件,他自學后發(fā)現學會這項技能可以找到一些廣告公司的工作,能用愛好養(yǎng)活自己,從此開始了動畫事業(yè)。結果發(fā)現理想是豐滿的,現實是骨感的,“別人對我有很多偏見,覺得轉行肯定是錯誤的決定,我基本上是一直孤獨地走在非常坎坷的道路上。”
為了證明給大家看,他一個人在家搗鼓了三年半,終于在2009年制作出了16分鐘的短片《打,打個大西瓜》。他曾說那三年半的時間,幾乎每天都三點一線:客廳、臥室、廁所,這段時間,他沒有其他收入,只能“啃老本”和用父母的積蓄。
《打,打個大西瓜》成名之后,餃子的生活并沒有根本的改變,找他的人雖然多了,但是那時的動漫市場環(huán)境艱難,別人找到他時先問能否收回成本。他也被人騙過,所以只能是靠接商單和外包,邊養(yǎng)活自己邊學習。
就在這種情況下,餃子等來了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電影監(jiān)制、彩條屋總裁易巧。易巧讀大學時看到了《打,打個大西瓜》,當時就被震撼了。2015年光線成立彩條屋,他立刻去成都找餃子,大家相談甚歡,當時就拍板要決定合作。
不認命
讓自己“狂野一把”
給追夢人鼓舞和力量
跟易巧談好后,餃子就開始創(chuàng)作劇本,最終他選擇了哪吒,主題就是“不認命”,顯然這個主題與他個人經歷有關。餃子坦承轉行找工作挺難,承受了很多壓力和偏見,當時做《打,打個大西瓜》就是為了證明自己做動畫能做得好。“現在好不容易有機會做大電影,就自然地想做這么一個題材,也是希望能夠給這些追求夢想道路上奔跑的年輕人,更多的鼓舞和力量。”
上影廠那些經典動畫片曾經是70后、80后最愛的動畫片,餃子也不例外,他喜歡1979年版的《哪吒鬧海》,那個反叛、叛逆的小英雄形象讓他印象非常深刻。為了做《哪吒》,他又去研究《封神演義》原作,之后發(fā)現《哪吒鬧!泛驮嗖詈芏。
發(fā)現《哪吒鬧!凡]有服從原著,餃子也沒有了壓力,于是就做了很多大膽的改動。
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中的所有角色都沒有絕對的“非黑即白”。在餃子看來,片中最大的反派其實是命運。影片極具討論性的一點,便是哪吒與敖丙對待命運截然不同的態(tài)度。片中,哪吒雖是“魔童”,受盡世人偏見,但在李靖夫婦、師父太乙真人的幫助下,堅持用自己的方式反抗著命運;敖丙雖是“靈珠”,但卻在承受整個龍族翻身期望等多重重壓下,走上了邪路,甚至于“水淹陳塘關”。哪吒、敖丙看似水火不容,實則亦敵亦友。敖丙也正是在哪吒的影響下,學會敢于做自己、不認命,并與哪吒聯手抵抗命運,成為對方“唯一的朋友”。
片中許多看似“顛覆”的設定都富含導演餃子的深意。比如,影片特意把龍宮設定成“海底煉獄”,因為“煉獄”的存在更能凸顯龍族飽受天庭偏見的委屈與不甘,也讓敖丙拯救龍族的行為更具說服力;對于觀眾熱議的“踢毽子”場景,導演表示,蹴鞠等運動的產生時間與哪吒所處年代不相符,沒有確切產生年代的“毽子”,有趣又與情節(jié)相貼合,所以才選用了“毽子”。除此之外,包括說“川普”的太乙真人、沒有“褲兜”的哪吒等,片中不少設定其實都與影片劇情、具體歷史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,經過導演的反復研究和確認。
而除了“不認命”哪吒帶來的震撼外,片中父親李靖、母親殷夫人對于哪吒深沉的愛讓不少觀眾落淚,餃子坦承也是投射了自己的情感,自己轉行做動畫,如果沒有父母的支持,也不會有現在的他。“哪吒削肉還父,削骨還母,這個情節(jié)充滿了恨意,而我想做出充滿愛的電影。”
小哪吒的形象設計了100多個版本,對于將哪吒設計成豁牙、黑眼圈、齊劉海的丑樣子,餃子說也是有意為之。因為哪吒生而為魔,因此在人族中注定被孤立,如果把哪吒設計成陽光美少年的形象,就和魔頭不沾邊兒了,周圍群眾對他的偏見也顯得很假。而且,餃子也坦承,現在是看臉的時代,到處都是些網紅臉,畫這種網紅臉對他們來說并不難,“但做設計的人都是想突破自我,而且也希望大家以后并不是只看臉,還要看很多內在。”
餃子雖然是個乖孩子,但內心經常有一種“放飛自我”的沖動,所以,他參考了很多痞子、混混的氣質放在哪吒身上,也算是讓自己的內心有機會狂野一把。
狠打磨
電影寫了66稿
特效鏡頭占八成
在想通了人物設置之后,餃子半年就給易巧交出了哪吒的大綱。當時還覺得比較滿意,可是沒想到的是,這部電影最終寫了66稿,歷經兩年劇本打磨、三年制作,由60多家制作團隊、1600多位制作人員參與。全片特效鏡頭占了近80%,由全國20多家特效團隊制作完成。
劇本磨得很辛苦,餃子覺得畫分鏡頭之后,就不會這么磨了,“沒想到分鏡頭也畫得非常累,每個細節(jié)、每個鏡頭挑,分鏡頭一共有五六個版本,最開始有5000個鏡頭,后來改了將近2000多個鏡頭。刪掉這么多鏡頭,分鏡師也被我們磨得瘋了。分鏡頭磨完了,開始配音、做動畫……一路走來,每次都是挑戰(zhàn)自己的極限,最后能夠完成,我覺得也算是一個奇跡了。”
餃子憑借一己之力作出了《打,打個大西瓜》動畫短片,而在《哪吒》中,他則是一人身兼多職。從劇本到制作,從美工到特效,帶著1600多人制作出這部電影,餃子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參與,包括表演,特效方案。
易巧透露《哪吒》這部作品的預算其實跟其它同級別的預算差不多,但是這部影片鏡頭數、特效量遠遠超過同級別電影,最終外包給了20家特效團隊。國漫雖然發(fā)展很快,但顯然與世界級別相比還有差距,餃子說電影中的一處打斗鏡頭,他和總監(jiān)用了兩個月時間才完成。
影片制作后期找來一個執(zhí)行制片,做過很多國產動畫項目,直言影片絕不可能在上映日期之前做完。為了完成影片制作,制作團隊的每個人加班加點,僅“江山社稷圖中四個人搶筆”這個景的草圖就做了2個月時間,總耗時4個月。而結尾的幾個大特效段落僅測試時間都在3個月左右。
當被問及整部電影哪最難,餃子坦承記不住哪個是最難的,因為整個制作就是一個煉獄,困難到麻木。加班加點,春節(jié)也只有三天假。“每一天遇到的都是新的、太難的問題。中國動畫工業(yè)體系也不夠成熟,總感覺完工遙遙無期。”
而付出總有回報,充滿誠意、沒有人云亦云的《哪吒》贏得了票房和贊美,更贏得了影迷對“國漫”的信心,這個夏天,真的很燃!
如今《哪吒》成為爆款,餃子說高興之余也有些慚愧,因為在他看來,電影還有很多缺點、瑕疵和遺憾,觀眾打分這么高,有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鼓勵分。“下一部我們肯定會做得更認真,才能不愧觀眾對我們的期望。”
電影中已經有了《哪吒2》的彩蛋,餃子說第一部票房好,第二部會繼續(xù)制作,易巧也透露當初是按照三部曲計劃的。對于動畫片呈現“封神宇宙”的夢想,易巧說:“還不敢去想宇宙的事。希望各個團隊導演能做出好的處女作,之后再打通也是有可能的。就像《大圣歸來》和《哪吒》的聯動短片,或許未來《大圣鬧天宮》中,還有可能繼續(xù)互動。”
|